中國時報【陳燕珩╱台北報導】823水災後,治水成為年底選舉攻防戰,朝野互噴口水,仍不見具體治水解方。前內政部長李鴻源直言,台灣治水策略僅停留在工程手段,未拉高到都市設計層次,難以真正解決問題,治水本應不分藍綠,無奈預算和計畫常受制於黨派,「政治凌駕專業的結果,就是砸完幾千億繼續淹水。」前瞻計畫 不見治水經費李鴻源說,台灣一直有迷思,以為單靠水利署可解決淹水問題,卻沒從國土規畫角度思考。他舉例,嘉義、雲林和東石等地區地盤下陷嚴重,2009年他曾提出總合治水方案,透過重畫概念,由政府取得一半土地做人工溼地和滯洪池,輔導農民做觀光休閒旅遊,避免再抽地下水。經過4年溝通和跨部會整合,經建會終於拍板,未料嘉義縣政府拒絕,只因當時縣長與選區立委黨籍不同,為了這愚蠢的理由,100里路走了99里,又回到原點。如今縣長與立委同黨,李鴻源曾建議中央拿出來執行,但2年半沒動作,前瞻計畫也不見治水經費,「政府真的重視嗎?」談及治水方向,李鴻源強調,工程界習慣把籌碼全押在堤防防線、降雨量標準,但極端氣候下,防線容易被突破,一旦失守整個城市就癱瘓。因此他2000年就提倡「韌性城市」概念,要設計能吸水、透水和保水的城市,就算工程手段失敗,也能維持城市機能。中央地方 橫跨多整合難他進一步解釋,這概念現被簡化為海綿城市,台灣各縣市雖有在做,但只著重透水磚、滯洪池還不夠,重點是水透到地底下,如何與現有下水道結合,這當中包含生態池、植草溝、雨水回收等10多個要件,需結合都市設計做整體規畫,但從中央到地方橫跨多個專業,整合困難,使治水策略宛如瞎子摸象,各自表述。「台灣的民主氛圍不利治水!」李鴻源感慨說,治水不分藍綠,必定得站在中央角度統籌規畫,問題是各部會無法對話,加上政治干預嚴重,專業文官選擇閉嘴,最後只能撒撒錢,讓各縣市來分肉,拿了錢繼續做水門、堤防和滯洪池。李鴻源認為,政治凌駕專業是台灣一大隱憂,治水只是冰山一角,包括防災、都更等議題都一樣,專業聲音出不來,「方向錯了,砸再多錢都沒有效果。」


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ipeiqh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